清华导学故事触阿荼诞生记:机械系刘辛军教授团队测温机器人研发纪实
编者按:六月以来,校园里常会响起“请测温”的声音,等待开学的学生在返校介绍视频或节目中也会看到阿荼机器人的身影。享受阿荼提供的便利测温服务的你不一定知道,这款测温机器人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刘辛军教授团队的科研攻关成果,它身上的每个器件都凝聚着团队师生五个月来努力奋战的汗水和服务社会的热忱。
在清芬园食堂承担身份识别和体温检测任务的阿荼
在节目《老师请回答》中出现的阿荼介绍
因测温痛点而聚集起来的队伍
2020年,中国与新冠肺炎病毒打了一场遭遇战,每一个人都被动员起来,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这场“战疫”中。2月初,在家办公的刘辛军教授收到烟台市开发区管委牟树青书记的微信,表达了当前高速路口测温值班人员的辛苦和所遇到的测温不准、人手不够、容易交叉感染等痛点问题。体温筛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其中竟也有如此多的问题,听闻消息的刘辛军教授不禁思考,自己深耕已久的机器人领域能否在体温筛查中发挥作用,实现室外快速无人化准确测温?在当天晚上的组会中,刘辛军教授与团队的老师及学生交流了这个想法,大家当即表示赞同并开始认真讨论,这情形更坚定了刘教授的决心。
高速路口测温现场图
当晚,刘辛军教授紧急组建起由谢福贵、赵慧婵老师及多名研究生组成的 “特攻团队”,着手体温筛查机器人的研制。虽然团队未涉猎过测温领域,但解决实际测温痛点,在疫情中发挥科研力量的想法使团队兴奋起来并快速进入了状态。这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每个人分工明确,在各自承担的任务中极尽所能。团队博士生宫昭负责系统控制,孟齐志挑头机器人方案设计,李鹏、崇增辉、黄晨辉负责机械结构设计和系统的仿真工作。姜淞文担起建立测温模型的重任,叶彦雷和于超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负责解决司乘人员识别的难题。大家充满热情、紧锣密鼓的投入到研究攻关任务中。
不同的地点,同样的决心
由于研究生无法返校、部件采购不顺,疫情期间开展研究工作难度倍增,但这拦不住攻关团队前进的步伐。刘辛军教授作为总负责人,通过线上会议与所有人沟通,既在整体方向上掌舵把控,也在技术细节上提出具体建议,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这种热情鼓舞着所有人,每天的讨论会议在凌晨结束是常有的事,有的研究生甚至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只睡5个小时。博士生宫昭和孟齐志原定于今年6月毕业,为了集中精力,两位决定延期毕业,将手头工作放到一边,全身心投入到测温机器人的研制中。机器人的装配、调试均由烟台清科嘉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配合进行,宫昭、姜淞文、李鹏和叶彦雷等同学第一时间赶到烟台,和工程师同吃同住,奋战在第一线,宫昭更是做起了现场总指挥。姜淞文为获得在低温下的体温检测模型,赤膊上阵,把小臂露在北方冬天的寒风中来模拟极限情景。赵慧婵老师根据“把病原体挡在外面”的设计理念,建议根据民间门神的名字为测温机器人起名,经大家协商后命名为荼与(SHU YU),小名阿荼(A TU)。研究生毕伟尧、申屠舒展、邵琦和东旭光得知大家的繁忙状况,主动请缨奔赴现场、分担工作。这种闪烁着责任心、担当感光芒的实例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在群策群力下,室外车辆司乘人员体温检测系统“荼与”很快问世,在3月中旬运抵清华,谢福贵老师带领留在校内的梅斌、李子豪进行现场安装,在现场值守试用、联络协调,反馈结果并进行改进,在此期间刘辛军、谢福贵和赵慧婵老师的家属也积极参与到方案讨论、测温调研、现场调试等工作中。“荼与”从烟台来到北京后,毫不怯战,精准、快速、便捷的完成了车辆司乘人员的测温,受到一致点赞并被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经过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认证,测温准确度达0.2摄氏度,每车检测时间小于20秒。
在清华大学停车场试用的荼与测温机器人
紧接着,团队一鼓作气,利用积累的研发经验启动行人体温检测机器人“阿荼”的设计研发工作,并于3月底完成首台生产制造。首台阿荼机器人采用了阻拦杆的形式,体温检测结果合格才抬杆放行,4月起,阿荼陆续在烟台一中、招远一中、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龙口一中、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北京华信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地上岗。5月中旬,鉴于阿荼机器人的良好使用效果,清华大学伸来橄榄枝,并提出了测温和身份识别结合的功能需求。宫昭、邵琦等积极与学校沟通,调整设计方案,并于当月底完成研制,将第一台可同时实现校园卡、身份证、紫荆码识别和体温检测多重功能的阿荼送到了清华。之后的一个月,接受过检阅和实际考验的阿荼在清华园中接连迎来了它的兄弟姐妹。截至目前,90余台阿荼机器人活跃在清华大学办公楼、宿舍、食堂、校医院的门口,为校内师生和来访人员提供服务。
在北京协和医院投入使用的阿荼
团队负责人刘辛军教授向邱勇校长介绍阿荼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烟台、在武汉、在西安、在北京,阿荼的每一次检测既给人们安全的信心,也体现着它背后凝结的努力和奉献。阿荼虽小,但集成了机械、电气、传感、语音、算法、软件等多方面内容,它的顺利诞生是清华师生行胜于言、务实自强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彰显着刘辛军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和能力与价值塑造并举的品格。在参与研发同学们的感想中,出现最多的词就是“有幸”,有幸于在研发过程中导师的细致指导和严格把关,才有学生的进步和项目的前进;有幸于在疫情中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实际中一展所长,为疫情防控、复学复工贡献绵薄之力。
在清华大学给2020届毕业生的寄语中有“苟利国家,俯仰无愧”这样一句话。起因于疫情期间测温痛点,诞生于团队努力奋战中的阿荼机器人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在刘辛军教授看来,师生关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养出众的素养和出色的能力,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一种踏实奋进的精气神和一种回报社会及奉献国家的责任担当,高校的老师和同学,需要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研发团队部分成员及清科嘉工程师在烟台合影
研发团队部分成员在清华大学合影
稿件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中心